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站点介绍
历史沿革
作者: 阜康站 更新时间: 2015-12-30

历史沿革


    1978年,为响应国际生物学计划(IBP)和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科学院制定了“陆地生态系统研究计划”,随后建立了一些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而作为我国五大生态类型之一的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相对薄弱。

    1979年,著名生态学家阳含熙和陈昌笃教授,应我所之邀,前来新疆进行考察,为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站选址。

    1983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在制定生物学科发展规划时,明确要求对干旱区生态站的建立进行积极的选点筹备。之后,我所多次组织所内外专家对生态站的地址进行考察和论证,并得到中科院、院各专业局、新疆分院领导的关心和重视。

    1987年3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院士的建议和我所的申请,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在新疆阜康建立荒漠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以完善我国生态研究和观测网点的布局。

    1989年,院建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阜康站被纳入网络内。

    1992年,通过专家评审,阜康站又被列为CERN重点试验站之一。

    1997年,通过专家评审,阜康站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在新疆唯一的一个开放站。

    2000年,阜康站经过审核又成为国家科技部重点野外科学试验站试点站。

    2003年,阜康站成为中国通量观测网络成员站。

    2004年,阜康站被列入中国科学院的5个大气本底成分观测站之一。

    2005年,阜康站成为国家林业部荒漠化监测站。

    2006年,阜康站通过国家科技部评估认证,正式纳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序列,成为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fkd@cern.ac.cn TEL:0991-782736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