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新疆生地所在Biological Reviews发文:重新审视荒漠生态系统角色,赋能全球气候治理
作者: 阜康站 更新时间: 2025-11-04

日益严峻的荒漠化问题正导致全球范围内土地不断退化,严重威胁干旱区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此外,占陆地面积约33%的荒漠生态系统长期被视为“碳汇盲区”,其独特的“植被-土壤-微生物”碳捕获与储存潜力被严重低估。这两大挑战共同制约着全球生态安全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亟需系统综述现有文献,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曾凡江研究员团队,基于在中国、萨赫勒、中东等典型干旱区的长期观测与案例研究,系统提出了“治理—增汇”协同范式。研究发现,可持续土地管理措施(如植被恢复、农林复合系统、生物炭施用等)不仅能有效遏制土地退化,还能显著增强荒漠土壤和植物的固碳能力。研究进一步揭示,干旱区土壤具有突出的长期固碳潜力,而荒漠植物在极端水分胁迫下仍能通过独特的生理生态机制捕获和储存碳,形成“生态恢复—碳汇增强—气候减缓”的良性循环。这两篇综述为实现干旱区生态安全与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指出应通过政策协同、技术创新和社区参与,将荒漠从“生态问题”转化为“气候解决方案”。

研究成果分别以“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sustainable solutions”与“Desert ecosystems as carbon frontiers: innovations in sequestration and climate adaptation strategies”为题发表于《Biological Reviews》。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Waqar Islam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曾凡江研究员和Waqar Islam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创新领军人才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rv.7009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rv.70015


图1:荒漠化驱动因素、管理策略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图2:荒漠植被扮演的碳汇角色:与微生物过程联动形成稳定碳库 


图3:荒漠生态系统的碳捕获与储存路径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fkd@cern.ac.cn TEL:0991-782736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