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8日,“第三届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会议”在喀什圆满举行,该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喀什大学、中国-塔吉克斯坦生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体、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国立大学、新疆植物学会、新疆动物学会和新疆地理学会等单位联合承办。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美国、蒙古、巴基斯坦、尼泊尔等21个国家的10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合影
张元明在欢迎辞中强调,生物多样性是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基石,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干旱区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遗产,同时也面临着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严峻挑战。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探索可持续利用的创新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呼吁干旱区所有利益攸关方携起手来,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承诺转化为政策、行动和结果。
中国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一级巡视员刘宁致辞时指出,中国坚持《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持续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达成和有效落实。期待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干旱区各国深化合作,加强科研人员交流协作,共同完善干旱区物种数据库,联合开展跨境生态修复技术研发,服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Shahbaz Khan致辞时表示,“昆蒙框架”确立了“30x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强调通过包容性治理、本土知识体系的融入、以及综合性监测机制的建立以确保该目标切实有效的落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吉力力·合力力致辞时表示,新疆作为干旱区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将积极携手全球科学家,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路线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新疆智慧”。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组织处处长孙辉致辞时指出,本次会议促进了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技合作与知识分享,中国科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通过开展国际科学项目,设立海外研究和教育中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网络,促进了科学卓越发展。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项目主管Tristan Tyrrell视频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新疆生地所牵头发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干旱区生命共同体宣言》和联合发起的“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体(BCAA)”的价值,强调政府、社区、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都可以在共同创造知识、实施修复和确保公平分享保护的益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喀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帕力旦·吐尔逊致辞时表示,喀什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搭建平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干旱区生态系统研究的合作提供良好条件。
本次大会以“开放科学与知识共享,助力干旱区‘30×30目标’实现”为主题,大会设置“开放科学与生物多样性知识共享”“保护地规划与保护成效评价”“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干旱区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技术创新驱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五个平行会议,以及“保护干旱区生物多样性,助力《昆-蒙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圆桌对话。大会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Abdusattor Saidov院士、哈萨克斯坦教育科学部科学委员会动物研究所Roman Jashenko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Alessandro Chiarucci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研究员、新疆生地所杨维康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张惠远研究员、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Sarala Khaling研究员和喀什大学李明源教授9位专家作特邀报告。来自16个国家的42位专家就相关议题汇报最新进展,10位专家在圆桌论坛发表观点。
本次会议的召开,是落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干旱区生命共同体宣言》的重要举措,相关成果和共识促进了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科技合作与知识分享,将支撑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服务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协同履约。
2021年和2022年,新疆生地所连续举办了两届“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会议”。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的支持下,新疆生地所联合发布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干旱区生命共同体宣言》,牵头成立了“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体(BCAA)”。目前,BCAA已聚集17个会员机构,BCAA旨在通过开展合作研究、知识分享和能力建设等活动,推动共建干旱区生命共同体,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50年生物多样性愿景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期间,新疆生地所与喀什大学签署了《战略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学科共建与提升、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创建、科研协同创新、国际合作空间拓展、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构建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次签约,将助推新疆生地所“中-塔生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帕米尔高原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合作。
会议开幕式
签约仪式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