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隆重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副主任陈发虎院士、魏辅文院士,委员周成虎院士、邵明安院士、崔鹏院士、毛景文院士、安黎哲教授、陈亚宁研究员、马克平研究员、张小雷研究员、孙福宝研究员、康世昌研究员、李宗省研究员、雷加强研究员、张元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重点实验室处潘韬处长,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大气海洋与生态环境处赵涛副处长,新疆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邱旭生、实验室工作处二级调研员张启疆以及依托单位新疆生地所、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的科研骨干及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7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元明研究员对各位专家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对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过程中获得的多方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重点实验室是面向国家与地方需求、立足区域特色的重要科技平台,自获批以来,依托单位与共建单位紧密合作,在机构融合、团队建设、联合科研项目申报、高层次人才引进及顶级期刊论文发表等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希望各位专家结合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展和规划献言献策,对重点实验室抢占干旱区科技制高点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潘韬指出,重点实验室已正式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进入“重组布局转向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希望重点实验室着力推进实体化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在功能使命定位、重大任务部署、人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系统谋划,在新疆生地所与西北研究院联合共建的基础上,产出一批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赵涛指出,重点实验室获批以来已取得显著进展,希望重点实验室在与会学术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能获批更多重大项目,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同时强化创新文化和党组织建设,为即将到来的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评估奠定坚实基础。
张元明汇报了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情况,包括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开放交流、发展规划和存在的问题等,李稚研究员、高鑫研究员、张勇勇研究员分别就中亚水-生态系统响应、风沙动力过程、绿洲变化与土壤水文进行了专题汇报。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取得的系列进展,他们认为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北干旱区独特区位优势,在重大项目获批、人才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并就未来发展提出建议:重点实验室下一步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融合新疆生地所和西北研究院的优势力量,凝练提出干旱区生态环境领域关键科学问题,明确研究重点和战略方向,开展集成攻关,进一步产出标志性成果,多种形式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加强学术交流与国际科技合作。新疆科技厅表示将全力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落实专项政策与资源保障。
张元明在总结时表示,重点实验室将在后续建设发展中逐项落实专家意见,并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突出学科特色,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探索创新研究模式,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重点实验室的使命驱动,为抢占干旱区科技制高点提供坚实支撑。
本次会议的圆满召开,为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单元,重点实验室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新疆生地所与西北研究院的协同创新机制,紧密围绕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夯实基础理论研究深度,全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在守护干旱区生态安全屏障、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切实发挥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引领作用,贡献更多兼具前瞻性与实践性的科技力量。
会议在线上线下召开
会议现场
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元明研究员作报告
李稚研究员作报告
高鑫研究员作报告
张勇勇研究员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