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新疆生地所2025年研究生所情教育大会圆满举行
作者: 阜康站 更新时间: 2025-07-14

6月30日至7月3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举办了为期四天的研究生所情教育大会。本次大会以"传承戍边精神,启航科研新征程"为主题,通过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为2024级硕士、2025级博士等新入所研究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入所指导。

在开幕式上,张元明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以西北荒漠特有的胡杨、风滚草、骆驼刺三种植物为喻,形象生动地勉励新生要培养“深扎根系、主动探索、极致专注”的科研精神。段伟利副所长作了题为《科技戍边六十年,砥砺前行创新篇》的主题报告,系统介绍了研究所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重要科研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让新生们对研究所的科研实力和使命担当有了全面认识。党委书记、副所长张向军为全体新生带来《用奋斗书写科技强国建设的青春答卷》专题思政课,深入阐释了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勉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张元明所长致辞

段伟利副所长作报告

张向军书记作报告

学术报告环节精彩纷呈,多位研究员带来前沿领域的专题报告。杨震雷研究员系统阐述了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马龙研究员重点展示了丝路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在生态监测、水资源评估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成果;李稚研究员深入分析了中亚地区水循环要素演变规律;李小双研究员分享了极端环境生物适应性研究的最新进展;李诺研究员介绍并展示了研究所在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的丰硕成果;李生宇正高级工程师则展示了研究所在沙漠治理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雷军研究员系统介绍了新疆旅游研究院在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等领域的科研成果;闻志彬副研究员分享了科研工作经验,指出科研须立足事实与学科规律,鼓励学生在热爱中追求目标、于挑战中成长。这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不仅展现了研究所的综合科研实力,也为新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杨震雷研究员作报告

李稚研究员作报告

李生宇正高级工程师作报告

雷军研究员作报告

为强化实践认知,大会特别安排了实地参观学习活动。在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先进的光谱分析、遥感数据处理等科研设备;在新疆自然博物馆,丰富的动植物标本让同学们对新疆独特的生态环境有了直观认识;在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珍贵的矿石标本则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新疆的矿产资源禀赋。这些实践活动有效延伸了专题报告所学,强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观新疆自然资源博物馆

参观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

科研素养提升课程是本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周斌详细解读了研究生培养方案、奖助政策及日常管理要求;文献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王丽贤和业务主管徐江玲分别讲解了文献检索技巧和科研工具使用方法;人事处处长蒋慧萍系统解读了人才培养政策;科研处处长周晓兵全面介绍了研究所科研管理体系;办公室刘天星带来的安全教育课程则强化了新生的安全意识。这些实用的培训内容为新生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周斌作报告

王丽贤作报告

蒋慧萍作报告

周晓兵作报告

大会最后一天举行了全体研究生大会,第十六届研究生会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在学术交流、文体活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经过在场全体学生民主投票顺利产生了新一届研究生会干部团队。大会还对2024-2025学年表现突出的研究生进行了表彰,展现了研究所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为研究生群体树立了先进典型。

全体研究生大会

本次所情教育大会通过“理论+实践”“学术+技能”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不仅帮助新生快速了解研究所的科研体系和文化传统,更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新一代青年学子在新疆生地所的成长之旅正式启航,他们必将为干旱区生态与地理研究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fkd@cern.ac.cn TEL:0991-782736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