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第二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召开
作者: 阜康站 更新时间: 2022-06-27

6月16日,纪念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第二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线上线下举行。此次论坛是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UNCCD)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毛里塔尼亚非洲绿色长城国家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学会、泛非绿色长城研究中心、ANSO-ACD等多家单位承办,来自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企业及高校的100多位代表参会。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Dialogue between Taklimakan and Sahara Desert for Land Restoration of GGW”。论坛的召开旨在推进中国和非洲在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绿色长城建设技术与经验,助力《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绿色发展目标落地,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携手打造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联合国环境署科学技术司司长刘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一级巡视员米宁、“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新疆地理学会理事长雷加强、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履约与国际合作处处长曲海华、埃塞俄比亚奥洛米亚牧区发展委员会副主任Malicha Loje Hare、毛里塔尼亚非洲绿色长城国家署主任秘书Abderrahmane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元明在致辞中指出,60多年来,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以荒漠化防治为己任,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向世界展示了“生态、生计、可持续”的“新疆样本”。近年,研究所积极践行丝路绿色发展倡议,与“非洲绿色长城”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研发形成了适宜于当地的流沙固定、集水恢复林草、工程沙害防治等技术模式,在毛里塔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与“泛非绿色长城组织机构”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共建了“泛非绿色长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培训班”,招收与培养非洲留学生40余名,共同推动了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的新征程。

论坛上,尼日利亚非洲荒漠化防治咨询委员会Umar Danladi Dahiru 主任、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科学技术项目官员贾晓霞、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李晓松研究员、埃塞俄比亚奥洛米亚牧区发展委员会副主任Malicha Loje Hare、深圳天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崇、新疆生地所研究员雷加强分享了学术报告。

作为泛非绿色长城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家科学联盟荒漠化防治专题联盟主任,雷加强在报告中介绍了新疆生地所近十多年来围绕非洲绿色长城开展的合作研究及取得的进展。基于新疆荒漠化防治成功经验以及围绕非洲绿色长城研究的基础,面向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的迫切需求,雷加强提出了合作建议,包括:在管理模式和协调机制方面,构建多层次、跨维度的综合协调“多轮制”;建立支持非洲绿色长城的中国绿色技术公园、荒漠生态产业园区,统筹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的生态与生计高度融合;将中国群众治沙经验推广应用到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提升公众参与度。

6月16-17日,新疆地理学会以“治理荒漠土地,助力双碳行动”为主题,举办了“荒凉大漠激情扬 科技创新守边疆”科学家先进事迹展,旨在弘扬新疆防沙治沙科技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几代科学家精神,重点展示了夏训诚、刘鈺华、张鹤年等12位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以激励新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积极投身科技事业。

本次论坛融主题宣传、技术分享及科技传播于一体,从“空、天、地”全方位角度,涵盖了非洲绿色长城建设面临的问题、技术需求、大数据支持、政策导向以及企业融合等多方面的内容。旨在充分发挥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的引领作用,发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撒哈拉沙漠”合作机制,凝聚中非科学家携手共进、共同成长,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防治荒漠化的认识与关注,推动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与成果在非洲绿色长城建设中的应用。


会议场景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fkd@cern.ac.cn TEL:0991-782736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