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雷加强研究员、田长彦研究员、赵振勇副研究员一行赴中心调研盐碱地改良利用以及铁路风沙危害治理情况。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戈壁,土壤盐碱化尤其严重,且面积大、分布广,中心负责人通过观看央视走近科学纪录片【植物的智慧—吃盐】、阅读光明日报《“吃盐植物”让盐碱地变良田成现实》获悉新疆生地所田长彦研究团队在盐碱地改良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并在多地推广应用取得成功。经过多方打探,和新疆生地所建立联系,并希望新疆生地所专家多提宝贵意见,指导帮助中心进一步治理改良土地盐碱化,促进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调研组一行在中心领导的陪同下,先后来到东风水库及水库周边绿化带、东风湖、盐渍处理试验田等盐碱典型区域,详细考察了各区域盐碱地现状、植被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情况,了解了盐碱区面积,并对各区域的土壤进行了采集,与中心绿化生产负责人员一同探讨了盐碱土改良的方法和措施。田长彦指出,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利用潜力很大,治理改良盐碱地的措施多样,要因地制宜、综合采取多种手段,实现治理改良效果效益的最大化。
当日,田长彦研究员以《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为题,介绍了盐碱地的概念特征、分布危害和改良技术,重点结合团队多年的经验介绍了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的措施和在新疆多地试种不同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的成功案例。
雷加强研究员介绍了新疆生地所的基本情况、战略定位和研究所近年来在生态环境、农业、资源考察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并结合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介绍了近年来研究所在风沙危害防治的研究和成果,为中心官兵开展了一场生态文明建设最前沿的科技报告。雷加强还实地调研了中心周围铁路风沙危害情况、并和相关负责人围绕当地的风沙活动、自然环境状况、目前开展的治理措施开展了座谈,并给出相关建议。
中心部长石永谦、副部长刘湘如、协理员徐晓延及各单位90余人参加了讲座。中心官兵表示,专家们用详实的研究数据和案例给他们带来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资讯,帮助他们了解了盐碱地和沙害治理的科技知识,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为后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双方表示,希望优势互补,加强在盐碱地改良利用和铁路沙害治理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