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盐碱地分类治理技术研发与工 程化应用示范
作者: 阜康站 更新时间: 2017-04-24

4月5至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项目《盐碱地分类治理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示范》2016年总结与2017年计划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该项目主要面向我国十三五期间农业转型升级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需求,针对南疆盐碱区的盐碱障碍、淡水资源依赖性强、改良周期长易反复、现代工程化技术体系未建立等问题,依据“改良利用结合、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原则,重点集成和示范耐盐碱作物品种、改良剂与专用肥、工程与农艺相结合的治理技术,形成南疆盐碱地治理技术工程化技术模式。 

本次会议由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段子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孙波研究员、新疆科技厅马映军研究员、新疆国土资源厅耕保处处长马成、新疆土肥站丁英研究员/总农艺师、石河子大学危常州教授等专家到会指导。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和科研骨干等近30人参加。 

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分别就项目和课题2016年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2017年的工作安排作了汇报。新疆生地所田长彦研究员首先汇报了项目的总体进展、项目目标设置及考核指标、研究内容、任务分解、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和下年研究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随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梁正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研究员、新疆生地所赵振勇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刘金铜研究员分别代表1至4课题汇报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进展、考核目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工作计划等内容。 

该项目在2016年期间,全面启动了示范区建设。与技术用户及时对接,吸收技术用户参与,开展了各项技术的田间展示,进行了亮点技术优化升级、成熟技术配套的集成。并筛选出耐盐品种20个以上,推荐3至4个高效土壤调理剂(肥)。技术体系或模式工程化配套基本形成,增产模式开始在示范区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示范区面积达到60%以上,并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7年度项目组成员计划在四个不同类型盐碱区各建成1000亩以上规模的核心示范区。全面完成各项示范任务,实现示范机制创新、关键技术优化升级、技术模式系统集成、工程化示范,力争得到各类技术用户的认可与应用,形成咨询报告,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与会专家认为盐碱地分类治理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示范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及各课题2016年总体进展富有成效,取得一定成绩,2017年工作计划符合任务书要求,总体可行。专家们针对课题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盐碱地分类治理技术研发与工程化模式、计算产投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 

新疆生地所所长雷加强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专家们对项目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fkd@cern.ac.cn TEL:0991-782736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